欢迎来到世晋文库网!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完整)

时间:2023-06-30 09:20:06 来源:世晋文库网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第1篇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1篇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因素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沟通技能,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必要条件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2篇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3篇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
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4篇

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5篇

这次继续教育培训,我们有幸聆听了一天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再有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

作为我们教师而言,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次培训听了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讲义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 第6篇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本文提到的教师均指此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因素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沟通技能,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必要条件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必备 思想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思想总结必备6篇(完整)】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14篇

2.2023年度小学教师个人年度思想总结3篇(范文推荐)

3.思想大解放阶段总结4篇

4.部队思想汇报6篇

5.思想教学工作总结8篇【优秀范文】